发布日期:信息来源: 中国建设劳务网点击: 次我要评论()
1918年的欧洲,一战正酣,在这场席卷了全世界的战争中,有14万中国人在异国他乡从事着繁重的劳动,挖战壕、抬伤员、搬设备。在这14万中国劳工的努力下,当时积贫积弱的中国争取到了在巴黎和会上的话语权。这群可敬的劳工正是从山东的青岛起航,开始了他们传奇的一生。
低端劳务市场逐渐萎缩
今天,在全世界同样散落着数以万计的中国劳务工人,但与近百年之前的中国劳工相比,他们有技术、有头脑,收入高,工作稳定,他们是所在国家的高级蓝领,有着颇高的社会地位。而这些人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同样是从青岛这座城市开始的他们的海外劳务之旅。
青岛辛迪加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一直致力于中国高端劳务派遣事业的发展。在2005年到2008年间,青岛辛迪加国际作为首批操作澳大利亚457项目的公司,与澳大利亚多家公司进行合作,共派遣了各类技工320余人。“规范的操作程序和严格的审查制度是我们制胜法宝,”青岛辛迪加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有限公司总经理陈玉亮对记者表示,“正是因为这点,使得我们公司的签证率高达百分之九十九以上,更值得我们骄傲的是,在这320多人中,有百分之九十五都已经实现了全家移民澳大利亚,这也从侧面证明了我们向澳洲派遣的劳务工人的质量之高。”
中国向来以人才为豪,无论是劳动力的数量还是质量,能够跻身世界前列。同时,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在低端劳动力市场中,国内企业的工资和福利待遇已经达到国外同等水平,有些甚至高于日本、新加坡等经济更为发达的国家。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低端劳动力市场已经被压缩的十分厉害,而发展高端劳务项目,已经成为劳务派遣行业的唯一出路。
而陈玉亮早在创业之初就意识到了这一问题,凭借着多年来对于对外高端劳务市场的深耕,如今的青岛辛迪加已经成为国内屈指可数的对外劳务大公司。陈玉亮也坦言,近年来国内外低端劳务市场中工资待遇差距的逐渐缩小,的确让一部分公司的生意难做起来,劳务市场向高端发展是个必然规律。
历时半月考察用工市场
2008年,由于澳大利亚政策问题,457技术签证暂停发放,这对于关注澳洲劳务市场的青岛辛迪加是一个不小的打击。2013年10月,由于政策的开放,青岛辛迪加积极响应商务部和山东省发展高端劳务的号召,与澳大利亚南部最大的肉类加工集团签订合作协议,开始重启澳大利亚高端劳务项目。
2015年3月17日,辛迪加国际一行三人,历时15天,辗转墨尔本、堪培拉、阿德莱德、悉尼、达尔文、布里斯班及黄金海岸等九个城市,回访了2005年~2008年间前往澳大利亚务工的320余名技工,考察了位于澳大利亚的各类用工项目,并拜访了中国驻澳大利亚使馆商参处和北领地经商局。
在堪培拉,中国驻澳大利亚使馆商参处公参黄任刚表示,青岛辛迪加国际经济技术有限公司是唯一一家按照商务部规定主动向使馆提交澳大利亚劳务项目备案申请的公司。他说,对辛迪加国际为中国高端劳务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并希望能够将辛迪加在澳大利亚派遣劳务的信息编纂到由中国驻澳大利亚大使馆大使马朝旭主编的《赴澳大利亚投资指南》一书中,为更多的投资者提供帮助。
对于出国务工的劳务人员来说,最大的障碍还是来自于语言,而澳大利亚新的457项目中对英语的水平有了新的要求。辛迪加国际为了帮助申请人成功跨越语言障碍,斥资在青岛设立了青岛辛迪加出国人员培训学校,目前已有十余人能够达到澳大利亚方面所要求的水平。
陈玉亮说,在中国,有个别劳务派遣公司为了能够将中国技工送出国,不惜在英语考试中造假,而澳大利亚方面发现了这一问题之后,甚至暂停了457项目的申请,造成了整个行业的损失。面对这一问题,陈玉亮表示,辛迪加绝对不允许申请人企图通过以造假的方式达到出国务工的目的,而辛迪加一旦发现有造价行为,也一定会立刻停止该申请人的申请手续。
辛迪加将逐步走向全球
2007年2月,36岁的吴斌从青岛开始了他的澳大利亚之旅。曾经在一家大型国企工作过的吴斌不满足于现状,希望凭借自己过硬的电焊能力在国外闯出一番天下,赚钱成为了他唯一的目标。来到澳大利亚,他进入到了昆士兰州的布里斯班钢结构厂从事电焊工作,从最开始的不适应,渐渐地,吴斌的能力受到了雇主的赏识,希望他能够长期在澳工作的雇主为吴斌担保了澳大利亚绿卡的申请。现在,吴斌在澳大利亚的收入达到了在国内的数倍,女儿也即将进入澳大利亚的大学学习。
陈玉亮说,吴斌的例子在青岛辛迪加国际的业务中是一个典型,大部分在外务工的中国技工都有着较高的收入,甚至全家到了国外定居。2014年底到2015年初,受到英语成绩造假事件的影响,辛迪加仅仅派出了11人出国务工,但陈玉亮说,澳大利亚的用工缺口仍然很大,因此,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公司的业务将会迅速开展,届时将会有大批的中国技工前往国外务工。
吴斌说,在澳大利亚工作,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工作观念的问题,工作的时候必须要一丝不苟,偷懒、聊天都是不允许的,这在澳洲雇主看来,是十分严重的问题。“拼命干活,拼命享受”是吴斌总结的在澳工作心得,如果希望能够在澳大利亚稳定地工作,甚至完成技术移民,就必须融入当地的文化。“辛迪加的业务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将会逐渐扩展到东非洲石油项目,”陈玉亮表示,“届时将会有数以千计的工作岗位留给中国的技术工人,而辛迪加国际也将不断扩大自己在国际劳务派遣市场的影响力,逐步成为享誉全球的国际劳务派遣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