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结束的2016年全省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透露,“十二五”期间,我省先进制造业大省建设成效明显,工业经济总量稳居全国第5位、中西部第1位。 另一方面,当前我省工业经济稳中向好的基础还比较脆弱,产业层次低、创新能力弱、高附加值产品少的结构性矛盾仍十分突出。 作为传统工业占比较大的新兴工业大省,我省如何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连日来,参加两会的代表委员们进行了热烈讨论。 创新驱动提升核心竞争力 河南作为资源大省,在适应经济新常态的同时,制造业如何不断创新、调整结构、补齐短板是当务之急。 “持续推动河南制造提质增效,要坚持扩大总量和调优结构并重,制造业要坚持‘做大’和‘做强’并重,在做大制造业规模的同时,加速提高中高端制造业比重和水平。”省人大代表、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王照平表示,要聚焦制造业重点领域,优化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要素配置,花大力气、下真功夫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实现由低水平向高水平供需平衡跃升。此外,坚持开放带动和创新驱动并进,既要建设制造业转移的重要承接地,又要把创新放在产业发展的核心位置,切实提升制造业质量和效益。 “对产品注入高科技的基因并不是最终目的,过硬和稳定的质量才能得到客户的广泛好评和青睐。”省政协委员、河南华泰粮油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闫子鹏说,主动融入“一带一路”,企业必须把科技创新和核心技术研发作为主要抓手和支撑,要靠高端产品和优质服务赢得国际市场。 集群带动做强优势产业 当前,我省正以产业集聚区为载体,以培育“百千万”亿级优势产业集群为抓手,大力实施高成长性制造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和传统支柱产业转型三大工程。 省人大代表、汤阴县委书记田海涛说,得益于产业集聚区的强力拉动,汤阴各项主要经济指标持续保持高增长态势,实现了从传统农业县向工业强县的快速转型。下一步,汤阴将围绕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紧盯加多宝、东鹏特饮等146家重点企业,全面承接京津冀和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加快引进大个龙头项目和产业配套项目,推动产业发展由传统线性模式向绿色循环模式转变。 “产业集聚区已成为转变发展方式的一大亮点,是传统农区走工业化路子的有效载体。”省人大代表、周口市委书记徐光表示,周口目前有10个产业集聚区,形成了食品加工、纺织服装(制鞋)、医药化工三大主导产业,以及装备制造、电缆电气、新型建材三大新兴产业,其企业数量、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对全市工业贡献率均超过80%。 融合发展加速“弯道超车” 省政协委员、省政协经济委员会主任介新认为,近几年,工业机器人、云计算等新业态的涌现已悄然改变了传统制造业生产模式。加之工业4.0、智能生产、智能工厂以及“互联网+”的不断融合及深度应用,制造方式正在发生变革,“以此为契机,河南制造业将迎来黄金机遇期,有望加速实现‘弯道超车’”。 “我省制造业发展潜力巨大,新常态下,要尽快完成产品从中低端向中高端的转变,以更好地借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互联网信息及数字技术资源,使制造业向智能化、先进化方向迈进。”介新说,此外,要结合物联网技术,将制造业中的传感器、控制器、设备及人员链接起来,完成“科技+智造+服务”的转型升级,从而提高我省制造业竞争力。(记者 宋敏 鲍阿瞳) |